近年来“职称代评”骗局频发,重庆接连发生多起类似诈骗案。巴南区某医院主治医师刘韬收到自称“人社局合作机构”彭老师微信,对方称可代评副高职称“包过”,刘韬因医院评职称名额稀缺心动,支付3万元定金后,对方以“政策收紧”为由要求追加5万元“打点费”,后警方查明该机构系诈骗团伙,伪造17份政府文件,涉案超200万元。2024年3月沙坪坝的陈思知与某教育科技公司签职称代评审协议,交付2000元订金,后因对方称能走“线下递交加急通道”又支付4000元,评审未通过,工作人员称第二年可免费再申报走“线上、线下双渠道同步送审”,但咨询后发现不存在此操作,相关部门已立案调查。有关部门提醒群众提高警惕,勿信虚假宣传以免财产受损。
近年来,“职称代评”骗局频发,不少人因求发展心切而落入陷阱。近日,重庆就接连发生了多起类似诈骗案件,涉案金额巨大,引起广泛关注。
重庆巴南区某医院的主治医师刘韬(化名),在手机上收到一条微信,对方自称“人社局合作机构”的彭老师,表示可以代评副高职称,还承诺“包过”,不过就全额退款。刘韬向记者透露,医院评职称名额稀缺,正常排队需等三到五年。面对彭老师“走特殊人才通道”的诱人说辞,刘韬有些心动。彭老师还发来一份盖有“重庆市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中心”公章的电子协议,刘韬随即支付了3万元定金。
然而,两个月后,对方以“政策收紧”为借口,要求刘韬追加5万元“打点费”。后经警方调查,该机构系诈骗团伙,他们伪造了17份政府文件,涉案金额超200万元。
无独有偶,2024年3月,家住重庆沙坪坝的陈思知(化名)与重庆某教育科技公司签订了职称代评审协议,交付2000元订金。双方约定于2024年上半年完成评审,可直到下半年,代评审都未开展。该公司工作人员称职称代评审申报严格,虽已临近评审收尾阶段,但能走“线下递交加急通道”,陈思知又支付了4000元。一段时间后,评审结果出来,陈思知未能通过。工作人员又提出,第二年可免费帮他再次申报,走“线上、线下双渠道同步送审”的特殊途径。
但近日,陈思知向相关部门咨询后得知,根本不存在“线上、线下双渠道同步送审”的操作。目前,相关部门已针对此事立案调查。有关部门提醒,广大群众务必提高警惕,切勿轻信“有关系”“包过”等虚假宣传,以免遭受财产损失。